4DaZrOn5Jzc china.huanqiu.comarticle北京第四个40+℃!破纪录高温如何测得?记者现场探秘/e3pmh1nnq/e3pra70uk6月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频繁已连续出现5次高温天气过程而据中央气象台本周华北黄淮持续性高温天气再次来袭就在今天下午中国天气网发布信息:下午4时14分北京南郊观象台记录到40.9℃!“这也是今年来北京第四个40℃”高温之下不少公众也提出:多地破纪录的高温究竟是如何测出来的?它们的真实性、可信度是如何保证的?7月4日,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北京南郊观象台所有问题都将在此找到答案一问北京南郊观象台破纪录的41.1℃如何测得?整个6月,北京高温日数达到15天,突破南郊观象台整月高温日数最高纪录。这些数据如何测得?4日15时,记者来到南郊观象台室外观测场,邀请南郊观象台科普培训科科长杜传耀解答疑问。在地面植有草皮、约300平方米的观测场内,分布着百叶箱、雨量传感器、酸雨自动观测仪、日照传感器等十几种气象观测仪器,能监测40余种气象要素。其中,温度监测的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百叶箱距地1.5米高,通体白色,四壁由两层板条组成,呈“人”字型,能防风、防雨,防止太阳直射和地面反射,并能保证空气流通,防止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真实反映大气温度,百叶箱内主要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现在采用的都是电容式温度传感器,相比于传统老式监测仪器,具有更加精准的监测能力。”杜传耀解释。百叶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业务平台,每分钟更新一次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里的数据集约化平台连接了全北京市500多个气象监测站,每分钟都会实时更新多要素的气象数据,其中就包括温度数据。”杜传耀补充。二问观测标准为何要全球统一?如何确保数据精准?除了温度传感器外,分布在观测场内的每一个观测仪器及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规范。“比如百叶箱要求距地1.5米高,箱门朝北等规定就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实施。此外,探测环境等也有全球统一的标准规范。”杜传耀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在上述特定探测设备、环境下测得的“气温”,才是符合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有交换价值的气温数据。而南郊观象台是北京地区气象观测站中唯一一个参加全球常规气象资料交换的台站,这里的气温数据也被称为“北京温度”。此外,杜传耀介绍,虽然观测场的监测设备均已实现自动化观测,但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气象工作者还会定期检修维护。“我们有专人定期检修维护,同时通过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的天衡系统监测观测设备的状况,保障气象数据精准。”工作人员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测验和校准,以提高数据的精度,为数据准确再加一把锁。杜传耀说,如果碰到数据异常情况,需要紧急开展检查。对杜传耀和同事而言,极端天气下,这样的维护检查频次会更高。三问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为何差别很大?网传60℃高温是怎么来的?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何不同?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李琛表示,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有很大差别,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更复杂。“人的体感温度是人的感官去感受,皮肤和外界环境相接触,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种感觉。体感温度受到大气的湿度、风、太阳辐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李琛解释。为了测试这种区别,记者于15时30分进行了一场对比试验。在户外观测场内,手持监测仪器显示屏上显示温度为37.6℃,在南郊观象台的业务平台上查询到同一时刻百叶箱内温度传感器温度为29.1℃。李琛解答道,手持气象监测仪器可以看做是近似“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与百叶箱内的气温有明显差异,原因在于手持气象监测仪器是受到阳光直晒。而日常生活中,体感温度还与湿度关系密切。6月的北京虽然高温日数多,但湿度较小,呈现干热的感觉,但到了7、8月,湿度增大,就更显闷热。在观测场,李琛还针对近期网传的60℃高温进行了科普。他介绍,6月出现的60℃高温其实是地表温度。地表温度是指地表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当然,同一环境下的空气与金属、水体等不同介质表面接触后,测得的温度也不尽相同。观测场内有专门的地温传感器,其测得数据可以代表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基本状况;气温则是离地1.5米高的百叶箱里测到的空气温度,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一般以此数据为主。文/图: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史光浩 文科1688559591658责编:刘艳君中国气象局168855959165811[]{"email":"liuyanjun@huanqiu.com","name":"刘艳君"}
6月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频繁已连续出现5次高温天气过程而据中央气象台本周华北黄淮持续性高温天气再次来袭就在今天下午中国天气网发布信息:下午4时14分北京南郊观象台记录到40.9℃!“这也是今年来北京第四个40℃”高温之下不少公众也提出:多地破纪录的高温究竟是如何测出来的?它们的真实性、可信度是如何保证的?7月4日,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北京南郊观象台所有问题都将在此找到答案一问北京南郊观象台破纪录的41.1℃如何测得?整个6月,北京高温日数达到15天,突破南郊观象台整月高温日数最高纪录。这些数据如何测得?4日15时,记者来到南郊观象台室外观测场,邀请南郊观象台科普培训科科长杜传耀解答疑问。在地面植有草皮、约300平方米的观测场内,分布着百叶箱、雨量传感器、酸雨自动观测仪、日照传感器等十几种气象观测仪器,能监测40余种气象要素。其中,温度监测的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百叶箱距地1.5米高,通体白色,四壁由两层板条组成,呈“人”字型,能防风、防雨,防止太阳直射和地面反射,并能保证空气流通,防止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真实反映大气温度,百叶箱内主要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现在采用的都是电容式温度传感器,相比于传统老式监测仪器,具有更加精准的监测能力。”杜传耀解释。百叶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业务平台,每分钟更新一次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里的数据集约化平台连接了全北京市500多个气象监测站,每分钟都会实时更新多要素的气象数据,其中就包括温度数据。”杜传耀补充。二问观测标准为何要全球统一?如何确保数据精准?除了温度传感器外,分布在观测场内的每一个观测仪器及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规范。“比如百叶箱要求距地1.5米高,箱门朝北等规定就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实施。此外,探测环境等也有全球统一的标准规范。”杜传耀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在上述特定探测设备、环境下测得的“气温”,才是符合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有交换价值的气温数据。而南郊观象台是北京地区气象观测站中唯一一个参加全球常规气象资料交换的台站,这里的气温数据也被称为“北京温度”。此外,杜传耀介绍,虽然观测场的监测设备均已实现自动化观测,但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气象工作者还会定期检修维护。“我们有专人定期检修维护,同时通过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的天衡系统监测观测设备的状况,保障气象数据精准。”工作人员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测验和校准,以提高数据的精度,为数据准确再加一把锁。杜传耀说,如果碰到数据异常情况,需要紧急开展检查。对杜传耀和同事而言,极端天气下,这样的维护检查频次会更高。三问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为何差别很大?网传60℃高温是怎么来的?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何不同?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李琛表示,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有很大差别,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更复杂。“人的体感温度是人的感官去感受,皮肤和外界环境相接触,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种感觉。体感温度受到大气的湿度、风、太阳辐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李琛解释。为了测试这种区别,记者于15时30分进行了一场对比试验。在户外观测场内,手持监测仪器显示屏上显示温度为37.6℃,在南郊观象台的业务平台上查询到同一时刻百叶箱内温度传感器温度为29.1℃。李琛解答道,手持气象监测仪器可以看做是近似“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与百叶箱内的气温有明显差异,原因在于手持气象监测仪器是受到阳光直晒。而日常生活中,体感温度还与湿度关系密切。6月的北京虽然高温日数多,但湿度较小,呈现干热的感觉,但到了7、8月,湿度增大,就更显闷热。在观测场,李琛还针对近期网传的60℃高温进行了科普。他介绍,6月出现的60℃高温其实是地表温度。地表温度是指地表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当然,同一环境下的空气与金属、水体等不同介质表面接触后,测得的温度也不尽相同。观测场内有专门的地温传感器,其测得数据可以代表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基本状况;气温则是离地1.5米高的百叶箱里测到的空气温度,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一般以此数据为主。文/图: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史光浩 文科